关店、裁员、市值蒸发6成,163年百货帝国深陷困境
编辑:admin 日期:2020-04-13 11:11:32 / 人气:
2020年3月31日,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(S&P Dow Jones Indices)宣布,美国最大的零售百货公司——梅西百货将被移出标普500指数,其位置将被空调制造商Carrier Global取代。自4月6日起,梅西百货将成为标普小盘股600指数的一部分。
“2019年以来,梅西百货的经营状况迅速恶化,经营性现金流16亿美元为历年最低,梅西百货的市值更能代表小盘市场。”标普道琼斯指数在声明中表示。
事实上,自2020年2月中旬至今,梅西百货的市值已经从60亿美元断崖式跌到了18亿美元。
昔日零售巨头沦落至此,CNBC甚至在报道中用“羞辱”(humiliation)一词来形容梅西百货惨遭除名的境遇。
实际上,这家昔日的百货帝国早已深陷困境,业绩已经持续多年下滑,2020年的疫情更像是压向梅西百货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“从本质上讲,这意味着,除了沃尔玛之外,其他零售商将不再属于标普指数500公司了。”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的高级指数分析师Howard Silverblatt认为。
关店、裁员、市值大幅缩水,昔日巨头滑坡惊人
梅西百货曾经是一家受人尊敬的美国公司,如今却成了众多疲惫不堪的百货商场中的一员。
根据官网披露,受疫情影响,梅西百货于2020年3月18日宣布关闭全部近800家门店,目前尚无法确定复工日期。同时,梅西百货采取了一些财务措施保持财务的灵活性,包括暂停分红、冻结招聘和支出、停止资本投资、取消部分订单、延长付款期限等,目前也在评估融资方案。
但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。实体门店的关停让梅西百货损失了绝大部分营收,其电子商务业务只占其总营收的不到1/3。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经营成本,梅西百货也于3月20日宣布,近13万名员工中的大多数开始无薪休假。
“无薪休假其实也是一种变相裁员。”一位美企高管向投中网表示,“简单来说,就是保留工作但不发工资,美国的公司在有财务压力时通常会这样做。如果公司能在危机后迅速恢复,员工或许有机会重回工作岗位,但如果公司状况太差,员工恐怕不会再被需要,时间一长都自寻出路了,公司可以省下一大笔裁员的赔偿金。”
梅西百货的状况显然不乐观。
据华尔街日报报道,考虑到新冠疫情造成的破坏及对需求的影响,加之梅西百货的资产负债状况不佳,评级机构穆迪已于3月27日将梅西百货的债券评级下调至垃圾级。
近几年,梅西百货的市值滑坡更是惊人。仅2019年,梅西百货的市值就已经缩水46%,成为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差的零售类股。截止发稿,梅西百货的总市值仅为约18亿美元,2020年内的跌幅已经超过64%。相比2015年240亿美元的巅峰时期,梅西百货的市值已经蒸发了近93%。
市值的大幅滑坡,也正是梅西百货被标普500“俱乐部”除名的主要原因。根据CNBC报道,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投资组合是由指数委员按照公司所在地(美国公司)、流动性(美元价值交易)、财务可行性以及公司市值等标准进行选择的,其中公司市值正是标普指数划分公司至不同板块的明确指标。
根据标准普尔的数据,标普500指数(S&P 500)的市值门槛为82亿美元以上,中盘400指数(Midcap 400)的市值标准为24-82亿美元,小盘600指数(Smallcap 600)的市值标准为6-24亿美元。
很显然,如今市值缩水至18亿美元的梅西百货已经不符合标普指数500的入门标准了。
曾为“美国梦”的成功典范
梅西百货的百年起落令人唏嘘,但其昔日的耀眼光芒依旧是无法掩盖的。
回看梅西百货的发家史,不仅可以看到一部美国零售行业的变迁史,也能感受到浓厚的“美国梦”色彩。这家百货帝国的背后,是年轻的创业者依靠勤劳和创新白手起家的故事。
1822年,罗兰·哈斯·梅西(Rowland HusseyMacy)出生于美国一个小商店主家庭,十几岁起便外出闯荡,捕过鲸、淘过金,后来回到家乡开过针线店、干货店,但最后都以倒闭告终。
1858年,36岁的梅西再次离开家乡前往纽约闯荡,在纽约廉租区开办了一家干货店。开店首日的销售额虽然仅为11.06美元,但一年后却做到了8.5万美元的销售额。这家杂货店就是梅西百货的前身。
随着时间推移,梅西不断扩大了业务范围,不仅将商店开到临近的大楼,销售品类也越来越多,杂货店渐渐发展成为真正的“百货商店”。
当年的《纽约时报》曾在报道中这样描述梅西百货的独特吸引力:“商品种类五花八门,几乎每条裙子、每件家具都可以用最合理的价格买到。”
梅西百货取得的成功,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创始人在销售和营销上的创新精神。梅西实施了许多如今看来寻常,但在当时确属革命性的创举,比如取消讨价还价,保证退款,在商店内设置制衣工厂,用醒目粗体字在报纸刊登商品价格,设置橱窗吸引过路人的注意,率先在圣诞季推出圣诞老人……
这一切都在无形中改变了当时的销售行业,也塑造了如今百货商场的雏形。
1877年,55岁的梅西去世,曾在梅西百货开瓷器店的内森·斯特劳斯(Nathan Straus)和伊西多·斯特劳斯(Isidor Straus)两兄弟收购了梅西百货。
虽然百货商店易主,但创新的步伐也没有停止。1902年,斯特劳斯兄弟将百货店迁至到纽约的黄金地带——曼哈顿先驱广场,并在9层的旗舰大楼中安装了33部电梯和4部木制扶梯,这也是美国第一家采用电梯的商店。
图片来源:梅西公司官网
1924年,随着先驱广场梅西百货旗舰扩张完工,该店成为“世界最大的商店”,盛况空前。
同年,为了给圣诞促销“黑色星期五”造势,梅西百货在感恩节推出了的大场面“感恩节大游行”,由员工带着动物组成游行队伍在街头游行,第一年就吸引了万人围观,这一传统延续至今。
时至今日,梅西百货依旧是纽约的著名地标,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到那里“打卡”和扫货。
关于梅西百货,还有一个颇具悲剧色彩的传奇故事。1912年,泰坦尼克号沉入大西洋,梅西百货的创始人之一,伊西多·斯特劳斯(Isidor Straus)和妻子也在这场著名的海难中丧生。电影《泰坦尼克号》的一个场景——海水漫过房间,两位老年夫妇在床上安顿相拥,其原型就是斯特劳斯夫妇。
错失两次行业机遇,百货帝国日渐式微
昔日的零售业霸主的陷入困境,究其主要原因,除了百货业本身的式微,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也是一大因素。
1980年代初,美国的零售业开始出现新的细分业态,连锁店、超市、仓储会员店等模式渐渐壮大,开始瓜分零售市场的份额,百货公司的地位开始受到威胁。
当时的梅西百货正处于鼎盛时期,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百货零售商,而沃尔玛还只是个中西部的区域性超市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沃尔玛用了短短十年时间就超越了梅西、希尔斯等百货巨头,摇身成为美国零售第一巨擘。根据沃尔玛官网数据,1981-1989年,沃尔玛的门店数量从491家激增至1528家,10年期间股价翻了45倍。
面对商超玩家的进攻,梅西百货却表现得格外淡定,依旧采取大规模复制门店的模式,试图“以量取胜”。
抗拒变化的代价就是错过了发展的良机,没能抓住行业机会的梅西百货还是败下阵来。1992年,梅西百货宣告破产。两年后,梅西百货被此前有意收购的联合百货收购重组。
2000年后,网络销售成为了美国零售业的新渠道,行业再次迎来大洗牌。梅西百货的业绩再次开始下滑,营收几度出现了负增长。
为了挽救颓势,梅西百货依然通过大量收购提升规模效应,进而实现企业转型。2005年,梅西百货重金收购了包含约500家百货商店和约700家婚纱礼服店的五月百货,收购完成后,梅西百货的门店数量合计高达900家,营收大涨41.9%至223.9亿美元。
但是,漂亮的数字弥补不了梅西百货的根本难题——经营模式始终守旧,销售渠道也从未拓宽。
2015年,梅西百货的市值达到了巅峰的240亿美元,从此便彻底走向下坡路,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波接一波的关店潮。
截止2019年底,梅西百货已经关闭累计超过百家门店。2020年2月,梅西百货还宣布将在未来三年继续关停125家盈利垫底的门店并削减超过2000个岗位。
至此,昔日的百货帝国深陷困境。
上一篇:限塑目录公开征求意见 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拟禁用下一篇: 两家公司防疫用品被停止出口